聚焦民生需求,办好暖心实事。今年以来,紫阳县毛坝镇街道社区以“五同”工作机制为纽带,通过“双报到”管理,推动驻镇单位与社区党支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厘清供需清单,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有效激发共治活力、凝聚治理合力,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组织同建:搭台办节,带动商户增收
春节伊始,社区党支部牵头联合毛坝镇30多家商户,在河堤广场举办为期十天的年货节,吸引超3000人次参与。“仅三天时间,我摆摊就赚了一万多元,比平时开车转乡做生意一个月赚得还多!希望社区多组织这类活动。”社区商贩郝先生高兴地说。郝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据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晓锋介绍,年货节期间,30多户商家总销售额突破30万元。“过去我们支部组织力有限,今年通过落实‘五同’工作机制,建立网格党组织,选优配强班子,推动小区网格党支部应建尽建,组织力显著提升,活动才能办得这么成功。”

阵地同管:盘活空间,丰富文化生活
“铛铛铛——”锣鼓声响起,社区的社火排练在广场热闹开场。“以前广场冷冷清清,现在真热闹!我们这些老人家就爱凑个热闹,看个新鲜。”正聚精会神观看排练的汪奶奶笑着说。社区党支部将闲置广场改造为社火排练场,组织居民自愿参与传统社火排练。领队向甜甜介绍:“我们不断建强‘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组织+爱心驿站’服务阵地,推动功能集成共享。像闲置场地,我们就用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要事同办:精准破题,解决民生难题
针对河堤路居民反映的水沟盖板破损、车辆碾压噪音扰民等问题,社区联合镇执法队、交警中队开展集中治理:安装隔离护栏、划定单行道、清理违停车辆,并自费更换400米破损盖板,在沟旁修建树坑、种植桂花树,有效降低噪音。这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得益于社区搭建的“邻里夜话”“周末议事会”等民主协商平台,以及“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共驻共建单位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机制。通过这些举措,居民的社区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

环境同治:集中整治,擦亮家园底色
社区的农贸市场曾是卫生“重灾区”。“以前地面脏得不敢下脚,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今年社区整治后,环境好多了。”商贩杨先生说。社区通过健全管理服务体系,配齐公共设施,发动党员、干部、居民积极参与清违建、清堆物、清污淤和美社区、美小巷、美路网的“三清三美”行动。每月固定清扫、每季度全员大扫除,彻底清除了农贸市场的“卫生顽疾”。

效果同评:公开晾晒,筑牢长效机制
“以前总以为社区好事都藏着掖着,现在政策公开透明,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居民王先生指着墙上的“三张图”说。据居委会副主任陈晓红介绍,社区将共驻共建单位联系服务示意图、10件实事清单、五同工作制度“三张图”上墙公示,加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力度,定期组织居民评议热点事项,推动居民全程参与社区决策、实施与成效认定。社区党组织还定期向驻镇单位反馈在职党员“双报到”服务情况,提出评价建议。“机制运行不到一年,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社区氛围更加和谐。”
从市集烟火到文化传承,从设施维护到环境提升,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紫阳县毛坝镇街道社区深入落实“五同”工作机制,将治理效能转化为惠民实效。每一项成果,都印证着“五同”机制在基层社区的强大生命力。(陈祖平)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