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我已经进入初二。教室里的面孔几经更迭,世界仿佛一直在加速旋转。然而,在这变幻的洪流中,我清晰地感受到有什么始终未曾改变——那就是深植于心的目标,如北极星般在夜空中恒定地闪耀。
学习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我在题海中浮沉,几乎要迷失方向。直到那个深夜,当我在书桌前偶然读到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一股清泉仿佛瞬间注入心田。
“杂交水稻之父”——这五个字的重量,需要怎样的一生来承载?袁爷爷本可以选择一条更轻松的路,却将整个青春交付给泥泞的稻田。

有人说,袁隆平的脚上长满了稻苗。是啊,他那双饱经风霜的脚,不属于光滑的红毯,只属于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稻浪在他脚下翻滚,泥土在他指间流淌。他的双手,指甲总是修剪得整整齐齐,边缘却布满岁月的沟壑,像极了历经风雨的老树——每一道裂纹里,都藏着一片大地的故事。
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个关于“一颗种子”的信念。在无数个看不到希望的日夜里,在试验一次次失败的低谷中,他始终相信: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这种近乎固执的坚守,让他在漫长的等待中从未偏离最初的方向。
袁爷爷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一如当初”。他的目标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用生命践行的誓言。当他终于看到金色的稻浪翻滚在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当亿万人的饭碗里飘起稻香,他依然穿着那件几十块钱的衬衫,行走在田埂上。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自己的焦虑从何而来——我太想要立竿见影的成功,却忘记了真正的成长需要时间的沉淀。深夜的台灯下,我仿佛看见两个身影在交相辉映:一个是稻田里的袁爷爷,一个是书桌前的自己。我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守护着那个“一如当初”的承诺。
如今,当我再次坐在书桌前,心中多了份从容。袁爷爷的身影总会浮现在眼前——他蹲在稻田里仔细察看每一株稻穗。这个画面将永远印刻在我心里,提醒我:真正的坚守,是在纷繁变化中守住那颗不变的初心。
时光会带走很多,会改变很多,但总有些东西会一如当初。那是袁爷爷田里年年新生的稻浪,是种子破土而出的力量,也是我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灯。它们静静地发着光,照亮前行的路,告诉我们:只要目标还在,初心不改,每一步都算数。
在这奔流的时光里,愿我们都能守护好那个“一如当初”,让它成为生命中最恒久的坐标。(校对老师:吕琴)
教师评语:这篇《一如当初》作者以“时光流逝,初心不改”为主线,将个人成长体验与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品质自然融合,展现出较好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怀。立意新颖,结构清晰,情感真挚,共鸣感强。(指导教师:许慧莉)
作者简介:张迪尧,城关中学2024级十班学生,喜欢绘画,写作,拼乐高。座右铭:做一粒好的种子,扎根知识的土壤。
责编:李凯琴
编辑:王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