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为集中展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在基层一线的担当作为和干事创业风采,特开设本专栏。我们将聚焦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点滴故事,记录他们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坚实足迹,传递他们心系群众、情暖焕古的为民情怀。
安康市融媒体中心驻焕古镇东河村第一书记 杨财波
傍晚时分,夜幕笼罩下的东河村主干道却灯火通明,一场紧张的“除蜂行动”正在有序开展。第一书记杨财波带领村干部迅速拉起警戒线、疏散群众,专业人员身着防护服,用杀虫剂和火把清除蜂巢。经过三小时奋战,十余个巨型胡蜂包被彻底清除。
“多亏了杨书记!最近正是打茶草的农忙时节,人来人往的,再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目睹整个处置过程的村民金大爷心有余悸地说道。
自被安康市融媒体中心派驻东河村以来,杨财波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累计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民生问题化解等行动30余次。此次深夜除蜂行动,不仅展现了驻村工作队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也体现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更是杨财波驻村三年来的工作缩影。
强基固本,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以前开会人难齐,现在党员带头冲在前。”村支书彭茂林说。改变始于杨财波的到来。他协助完成村“两委”换届,吸纳90后青年进入班子,通过“主题教育+业务培训”提升组织战斗力。三年来,他联动帮扶单位党支部轮流入村开展党建活动,培养积极分子,表彰先进典型……一套“输血+造血”的组合拳,让原本涣散的党支部蜕变为谋划主动、干事争先的坚强堡垒。
链上发力,茶产业突破瓶颈
东河村拥有4000亩茶园,却长期受困于人工成本高、夏秋茶利用率低。2022年,杨财波争取单位支持8万元购置100台采茶机捐赠到村,并组织开展机械化采摘培训,破解“采茶难”。他更深谙“固本培元”之道:协调90万元资金修复水毁河堤与道路;请来专家传授管护技术;联系电商拓展销售渠道……一套“基础设施+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的组合拳,让茶叶产业链不断增值,根基越扎越稳。
用心用情,从解水困到美家园
“今年天旱,但我们吃水不愁!”村民的交口称赞,源于2023年杨财波争取6.8万元资金新建的一处饮水工程。从管材标准到施工质量,工作队全程监督,彻底解决百余户饮水难题。帮扶不止于“保基本”,更在“提品质”。人居环境美化、净美庭院改造、36盏路灯点亮村道……一桩桩民生实事,如春风化雨,让村庄“颜值”和百姓“心情”同步提升。
精准施策,筑牢防返贫底线
“绝不能让孩子因困失学!”2023年,杨财波在帮扶单位开展“乡村振兴一日捐”活动,为残疾贫困学生筹集助学金,并多方奔走联系社会救助,今年,该生成功考入重点高中。三年来,他对全村千余人全面排查,建立“一户一策”台账:申请大病救助、联系技能培训、拓展销售渠道……推动防返贫工作从“被动帮”向“主动防”转变,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媒体赋能,小山村对接大市场
身为媒体人,杨财波善用“娘家”资源。他协调市区LED大屏和展位亮相龙舟节,借助单位电商中心代销帮销,让东河特产声名远扬。“下一步,我们要培训村民做‘乡村主播’!”建设直播间、孵化“乡村网红”……这些带着鲜明媒体特色的计划,正为东河村振兴注入无限可能。
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共赢”,杨财波用心用情,在东河村写下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杨财波)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