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态健康

安康:“两山”践悟二十年 碧水清波映新景

在安康,一滴水的价值绝不限于滋养生命、维系生产,它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使命,润泽京津冀豫;涌向生产线,变身金色产值;流入景区,带来人气和“流量”;渗入广袤田野,酿出茶香与果香……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汉江在我市境内流长340公里,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63.18%。受水地群众每使用的10杯水中,有6杯半来自安康。

近年来,安康坚持“两山”理念,牢记“国之大者”,走出了一条从“护水”到“亲水”再到“兴水”的绿色发展之路,让每一滴水焕发新生、实现裂变。

IMG_256

全力守护生命之源

“因为这一江清水,我们水乡才有了活力、有了灵气,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烈日之下,石泉县喜河镇“社区女子护河队”队长刘丽边说边和队员们挥动手中的火钳,利落地夹起漂浮在江面的枯树枝、漂浮物和白色垃圾。

这支由30余名社区妇女、党员及热心群众构成的护河队伍,已累计开展志愿活动上百场。她们坚持每月进行“爱河”宣传与“巡河”排查,以实际行动引领全镇群众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生态环境。暑假期间更是每日巡逻,既清理垃圾又劝阻非法捕鱼,还化身“防溺水宣传员”。橙色的救生衣与红色的志愿者马甲在碧波间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这样的护水场景,只是安康全力守护水资源的一个缩影。

在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的监管平台上,420个重点污染源(风险源)的视频监控点位在屏幕上实时闪烁,全市941条河流、2206个环境网格员全部被纳入监管体系,实现“一张网”实时监测预警全覆盖,形成了多部门协同共治的新格局。此外,开展汉江流域干流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建成3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不断提升汉江干流入河排污口监管能力。

为守护一江清水,全市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保护体系。近年来,创新推出“五长治河”模式,在河长制的基础上,融入了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和司法局长的力量,共同形成了强大的监管合力。同时,与汉中、十堰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汉江流域联防联控。出台《汉江水质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形成上下游一致的汉江水质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水保护提供了法治保障。

如今,通过“智慧监测+协同治理+制度创新+全民参与”立体护水体系,取得守水护水亮眼成绩。全市42个监测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居全省榜首。

绘就人水和谐共生新画卷

“拥有如此优质的亲水空间,孩子们在亲水空间中尽情嬉戏,欢声笑语不断,家长们看在眼里、乐在心中。”7月26日傍晚,市民陈先生带着5岁的女儿在滨江慢行系统修复工程的步道上观赏音乐喷泉、戏水纳凉。

这样的亲水体验得益于今年实施的中心城区滨江慢行系统修复工程。该工程涵盖滨江步道、亲水设施、水西门广场水系提升等多个项目。滨江步道全长814米,东起江滩体育公园,西至水西门广场,创新性地采用640米悬挑栈桥设计,宛如“水上丝带”般蜿蜒于汉江之畔。夜幕降临时,音乐喷泉与灯光秀交相辉映,步道沿线3500余平方米的亲水戏水区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多元的亲水空间。如今,集生态涵养、休闲健身、亲水观景于一体的中心城区滨江慢行系统,已成为安康中心城区的靓丽名片。

在不远处的江面上,“桨板灯光秀·夜游安康湖”夜间嘉年华活动正在举行。活动以安康湖新开放的水西门音乐喷泉为核心,结合桨板巡游与灯光表演,打造“人、影、光、水”艺术融合的夜间体验,吸引广大游客与市民参与,丰富着城市夜间文化生活。

在乡村,亲水设施建设同样彰显了生态智慧。石泉县秦巴古韵后柳水乡、汉阴县凤堰古梯田等项目通过保留原生水系脉络、修复生态湿地、植入休闲功能,既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又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富硒种养业的壮大,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水因人而净,城因水而兴。安康围绕水资源做文章的同时,注重融入本土文化元素。每年端午节举办的安康汉江龙舟节、“端午安康”全国硒水泡茶大赛、汉江非遗展演等活动,“以水为媒”连接世界;汉调二黄的悠扬旋律、紫阳民歌的淳朴歌声等非遗表演,使游客和市民在领略水景之美的同时,深深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亲水空间增添了一抹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从悬挑栈桥的现代设计到古梯田的农耕智慧,从夜间经济的水岸活力到非遗传承的乡愁记忆,安康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起“城水共生、文水共荣”的发展格局。

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

日前,一列满载270吨安康富硒水的专列从恒口铁路货场鸣笛启程,63万瓶“安康硒水”通过铁海联运的方式,穿越丝绸之路经济带,最终抵达阿联酋。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商品出口,更是一个西部内陆城市突破地理局限、拥抱全球市场的生动实践。

另一边,在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基地,运输车辆川流不息,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舞动间,一瓶瓶富硒水经过吹瓶、灌装、旋盖、喷码、贴标等工序鱼贯而出。“目前日发货量超3万件,省外订单同比增长40%。”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海安介绍。这家被誉为“中国天然富硒水第一泉”的企业,凭借创新的富硒水浓缩发明专利,将水中硒含量提升了20倍至30倍,同时能耗骤降99%,为全国30余家富硒食品企业提供高品质富硒原料,助力这些企业顺利实现富硒食品的标准化生产。

与此同时,在旬阳市太极城畔,安康巴山雪饮食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其独创的太极造型专利瓶型正在高速灌装。“我们精心研发出三大系列水品:低钠淡矿水,专为日常饮用打造;高钙水,专为中老年人群定制;富硒平衡水,则是健康人群的理想之选。”生产厂长潘斌指着检测报告说,经权威机构检测,巴山雪水源富含硒、锶等矿物质,偏硅酸含量达优质矿泉水标准。目前,该企业已与陕西宾馆、中核集团、中烟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正加速布局西北市场。

出口市场不断扩大,龙头企业跨越发展,为安康富硒产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市现有包装饮用水企业31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设计总产能突破300万吨,2024年产值达3.5亿元。从普通瓶装水到高端玻璃瓶装,从富硒矿泉水到富锶山泉水,产品矩阵日益丰富。“安康硒水·健康好水”公共品牌效应持续释放,18个自主品牌中,“汉水硒谷”荣获“中国3·15诚信品牌”,部分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以优质富硒水为原料,安康正在培育一个大健康产业集群,以水为原料的白酒、果酒、饮料、保健品等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木瓜、桑葚、拐枣等特色果酒制造业方兴未艾;“鲜泡茶”“蜂蜜水”等高附加值新品不断涌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形成了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从“护水”的坚守到“亲水”的智慧,再到“兴水”的实践,安康的“水文章”越写越精彩。站在新起点上,安康市正加快水资源普查,深化精准招商,强化市场开拓,实施品牌战略,延伸产业链条,一幅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新画卷正在秦巴山间徐徐展开。(黄慧慧)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